假如一段信号每隔8小时中毛病若干次,但毛病的方位和次数全都随机。你觉得,这种信号要怎样抓?
针对闲暇时刻较长的脉冲信号、高频的串行总线信号、小概率的猝发或毛刺信号,怎么做到既能够长时刻监控,又可高采样率捕获呢?本文结合测验时长8小时振荡实验,捕获小概率失效区信号的事例,对示波器分段存储的使用进行讨论。
一、8小时振荡检测验验
以振荡实验的连接器测验为例,整个过程中,监测连接器或许呈现次失效区的次数,从而检测产品是否合格。
测验需求:
整个振荡实验时长8个小时,在整个过程中连接器或许会呈现0~几十次失效区,时长是300ns以上,幅值巨细不确定(正常状况下电平为1V)。
测验难点:
1、轰动实验时长8小时,示波器依据大时基录波难以实现,而且采样率也不行;
2、振荡实验室噪声搅扰较大,失效时的尖峰波形和杂波稠浊在一起,不易测验失效区信号。

图1 测验波形
针对上述测验难题,示波器的分段存储功用供给了杰出的处理方案。
首要,依据反常信号的特征,设置好示波器捕获触发条件(包含触发电平、触发方法、时基、分段存储,分段段数等),进行8个小时的振荡实验监测,捕获反常状况如下图:

图2反常捕获

图3分段存储
如上图3所示,在长达8个小时的测验周期中,共捕获了106段反常波形,上图为第9段和第13段的失效区反常状况及信号特征,当时采样率仍为4GSa/s。
也便是说,分段存储能够处理你守着示波器的问题!
二、什么是分段存储
分段存储在收集过程中进行屡次触发,对每次触发采样得到的数据存放到将存储空间分红的一段一段小的存储中。示波器触发一次填充一个段,段与段之间的闲暇信号或信号不感兴趣的部分没有被收集和存储。
原理如下图所示:总的存储深度分为n段,第1段用于显现,第2段开端存储,也便是当产生第一次触发时收集的数据存储到第2段存储空间中,当第2段存储空间存储满之后,完毕第一次触发,等候第2次触发的到来,触发后把数据存储到第3段存储空间中,以此类推。

图4分段存储结构图
假如示波器总的存储深度为512Mpts,段数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N=512*1024*1024/【当时存储容量向2^n次幂取整】-1。
三、分段存储怎么设置?
假如示波器最大存储为512Mpts,在坚持4GSa/s采样率的状况下,支撑分段存储规模:1~524287段。
点击【Seg】,经过调节时基档位,在560Kpts存储深度的状态下,将分红255段进行存储和收集,如下图5:

图5 分段存储设置
设置触发方法为【一般】,将触发电平调到适宜的方位,等候小概率反常信号到来。

图6 触发方法设置
经过手指触碰探头,可模仿小概率反常信号的产生,等分段存储完结,点击【Stop】,点击【当时段】可经过旋转旋钮A/B检查一切分段存储状况,如图为第45段存储的波形。

图7 分段存储成果
四、分段存储的使用场合
1、低占空比脉冲或猝发信号——信号与信号之间有较长的闲暇时刻,许多状况下,即便有较大的存储,经过下降采样率的方法也很难到达想要的收集时长,而分段存储能够很好的完结。

图8低占空比脉冲信号
2、串行总线剖析——串行总线以数据包的方法进行传输,包与包之间闲暇时刻会占用示波器名贵的存储资源,选用分段存储,示波器能够只收集数据包,闲暇时刻不采样。在坚持较高采样率下,还能够收集较多的数椐包,便利解码剖析。

图9总线剖析
分段存储功用首要处理了小概率反常信号的长时刻监控,一起又坚持高采样率的问题。关于有限的存储而言,若想采样更长时刻的波形,只能下降采样率,即便下降采样率,也不能满意采样时刻长度的要求,而经过分段存储,将存储分红若干段,对段与段之间的闲暇信号不触发采样,从而坚持高采样率,也便是不丢掉信号细节信息的一起长时刻收集感兴趣的信号。